商鞅,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,他以改革者和改变者的身份被后人传颂。商鞅在历史上以其变法匡扶秦国,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和壮大而闻名。他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,包括废除世家特权、推行中央集权等,最终改变了秦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。商鞅以其大胆的改革举措和执着的改革精神,成为中国改革史上的杰出代表,被后人誉为改革者与改变者的楷模。
商鞅深受法家影响,锐意变法,大展宏图。 他在秦国时,受到孝公的重用,主持变法改革,使秦国富民强盛,为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。
人物档案
姓 名:公孙鞅
生本年:约公元前390年一前 338 年
出生地:卫国
身 份:秦国政治家
时代背景
商鞅生活的时代,是新的封建制度取代腐朽的奴隶制的变革时期。 当时,周王室衰落,诸侯互相攻伐,斗争十分激烈。 想要立于不败之地,就得想办法变得富有、强大。 为适应形势要求,七大国家相继启动改革运动。 其中,为了改变秦国落后的局面,秦孝公颁布了求才令,这给了野心勃勃的商鞅施展政治野心的绝佳机会。
生平纪事
公元前390年左右,商鞅出生于魏国一个没落的王室贵族家庭。 他姓公孙,名杨。 后来他到秦国为官,被分封在商地,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商鞅。 商鞅从小就热衷于法家思想。 他很尊重李兴、吴起等人,对魏国变法取得巨大成功。 当时,商鞅的家乡魏国是魏国的一个诸侯国。 他离开家乡,来到魏国都城安邑,投靠魏国丞相巨蟹叔,成为他的家臣。 但商鞅在魏国并没有得到魏王的赏识和重用。
公元前361年,商鞅听说刚刚即位的秦孝公正在招揽人才,准备变法,于是他立即收拾行囊,离开安邑,赶往秦都栎阳,寻找机会发展。 商鞅到达秦国后,在秦孝公宠臣景简的推荐下结识了孝公。 商鞅五次会见秦孝公,向孝公讲授强国之术,并提出“治天下无利国之道,无古之法”的主张。
公元前359年,商鞅开始变法。 为了树立新法的威信,以令禁止,商鞅设计了“南门立树”的动作,以取信于民。 随后商鞅颁布变法法令,开始了第一次变法。 这次改革废除了旧的等级制度,代之以压制商业的新的封建等级制度。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, 第一次变法成功,秦摆脱了贫困,国家日益强大。
公元前352年,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。 变法之后,秦国开始强盛,而魏国则慢慢衰落。 商鞅建议秦孝公趁机攻打魏国。 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,攻克了魏国。 公元前340年,商鞅率军进攻魏国西境。 双方势均力敌,秦军很难快速取胜。 魏国掠夺的河西之地,解除了魏国对秦国的威胁。
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,秦国迅速发展起来。 短短十几年,它就后来居上,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等方面超越了其他六国。 商鞅变法是一场风雨汹涌,秦国老贵族继承的高官、富贵、荣华富贵全部被一扫而空。 他们开始反对和破坏新法,但在商鞅的严厉镇压下,反对派的活动暂时被平息。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。
公元前338年,秦孝公病逝,秦惠王即位,商鞅辞官还乡。 但先前的反对派并不想放过他,他们联手对付商鞅。 他们继续在秦惠王面前煽风点火,诬陷商鞅谋反。 秦惠王最终下令逮捕商鞅。 商鞅被迫在封地发动兵变,试图反抗,但被击败并被俘。 公元前337年,秦惠王用五匹马将商鞅及其族人肢解处决。
回顾成就
商鞅变法首先废除了世袭俸禄制度,采用奖励军功的方式培养封建贵族,建立了以地主阶级为主的官僚等级制度。 商鞅规定,凡是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日本贵族,一律从宗族名单中除名,不能白白受赏。 这对于限制旧贵族的世袭特权,扶植地主阶级,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,增强军事战斗力具有积极的作用。
商鞅认为,农业是立国之本。 为此,他把农业视为“主业”,将商业视为“末业”。 因此,他极力奖励农耕和纺织。 可以免除劳役税:那些放弃农耕经商或无所事事生产的人,连同他们的妻子和孩子,将被送到政府当奴隶。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防止了商人、高利贷者牟取暴利。 对农业的影响。商鞅还招收三晋的移民开垦荒地,秦国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。
商鞅还实行户籍制度和食物联造制度。 他编制户籍,掌握秦国的人口,并组织五户为一军,十户为一什。 短时间内,要互相监督、互相汇报。 知而不报的,与犯罪者同等处罚; 举报、揭发者,可获得与立功者同等的奖励。 他还下令禁止游说竞选公职,并限制行动自由以遏制流浪者。
商鞅第二次变法时,果断“废井开田”。 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,在中国已经沿用了一千多年。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,不能自由买卖。商鞅变法后,正式废除井田制度,开荒者得到奖励,土地私有,土地可以自由买卖。 国家根据土地的数量征收税款。
商鞅大力推行县制;他将全国划分为41个县,每个县设立县令等官员,管理全县事务。 这些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免,不再世袭。郡县制的实行,在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的权力,将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,使秦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。
商鞅还统一了度量衡,加强了秦国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。他还建议迁都咸阳。咸阳地处渭水平原,农业发达,交通便利。迁都使秦国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,促进了物资的交流,为以后征伐关东、横扫六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影响评述
商鞅虽然受到了惩罚,但商鞅变法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、持久的。 商鞅在秦国二十多年,改变了秦国落后的局面,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 商鞅实施变法时,确实使用了一些严厉的手段,但正是这些手段保证了新法的成功。 实施使秦国成为兵马强盛的战国七雄之一,为秦始皇吞并六国、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奠定了基础。 应该说,商鞅是秦朝帝业事业的第一位奠基人,而商鞅的变法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 他的统一度量衡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度量衡的依据和标准。 用过的。 因此,可以说,商鞅变法不仅“为秦开创了帝业”,而且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。 正是因为这些,汉代伟大的政治家桑弘羊称赞商鞅“功绩如丘陵高山,其名传后世”。